历史文化

当前位置:网站首页 > 宝塔旅游 > 了解宝塔 > 历史文化

毛泽东在延安时过春节 曾对谁以“儿子“自称?

发布时间:2017-11-07来源: ???【字体: ??? 浏览次数??? [打印] [关闭]

自古以来,中国人都看重过年,且有“问年”的习俗。据史书记载,战国时的一次年节,齐国派使臣前去赵国,接待来使的赵威后还未打开国书,就关切地询问来使:“岁亦无恙耶?民亦无恙耶?王亦无恙耶?”使臣不悦:“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,岂先贱而后尊贵乎?”赵威后当即反问他:“苟无岁何有民?苟无民何有君?岂能舍本而问末者耶?”国以民为本,民以食为天,如果年成不好,老百姓吃不饱肚子,那么君王的位子也不会稳,还说什么尊贵呢?

  体恤民情,与民同乐,是我国年节文化的优良传统。毛泽东等老一辈领导人既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继承者和弘扬者,更是我党我军优良传统和作风的开创者。毛泽东曾深刻地指出:“我们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政党的又一个显著的标志,就是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取得最密切的联系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,一刻也不脱离群众。”这个“一刻”就包括春节这样的重大节日。毛泽东等老一辈领导人把属于家人团聚的过年时间也交给了群众,把与群众一起过年作为联系群众、关心群众的好时机,并且带头节俭过年、廉洁过年,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。

  当年在延安时,毛泽东、周恩来、朱德等中央领导人年年都与群众一起过年,给群众拜年,与军民载歌载舞共度新春,给陕北人民留下永不磨灭的记忆。有一年春节,毛泽东来到枣园乡政府,乡长杨成福和乡里几位年长者急忙出门迎接,毛泽东和大家一一握手,说:“我给各位乡亲父老拜年啦!”杨成福忙说:“论理,我们应该给主席拜年才对!”毛泽东说:“没有这样的理吧,老百姓是我们的衣食父母,哪有儿子不向父母长辈拜年的道理?”毛泽东坐下后说:“今天第一件事是给大家拜年,第二件事是征求大家对当前工作的意见和看法。”大家听后,净拣好话说。毛泽东摆了摆手:“今天不说这些好听的,要说点刺耳的。”在毛泽东的启发下,在场的干部群众给党和政府的工作提出了不少好的意见及建议,毛泽东边听边与他们沟通交流,气氛极为融洽。这样的过年方式,毛泽东既密切联系了群众,又听到了“原生态”的民声,从群众意见中吸取了智慧和力量。

  这件事已经过去几十年了,但今天回想起来仍然那么亲切感人。因为往事中有领袖的爱民情怀和人格魅力,有我党我军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。这些看似平常的小事中,无一不体现出共产党人对待人民群众的根本态度、联系人民群众的科学方法、与人民群众同甘苦共患难的深厚情怀,无一不反映着我们党的根本宗旨,承载着共产党人的世界观、人生观、价值观。透过这些往事,我们能够更加领略到我们党的立党之本、执政之基、力量之源,从而强化认同感和责任感,更加坚定地信奉和践行党的群众路线,永远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。

  传统的价值在于启迪现实,激励我们砥砺前行。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,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,要“照镜子,正衣冠”。老一辈领导人与群众一起过春节、给群众拜年,带头弘扬节俭、廉洁过年的良好风气,也是一面明镜,经常用来照一照我们的言行,无疑具有震撼和纯洁心灵的力量。今天,当我们追溯岁月的长河,清点这笔不朽的遗产时,更加意识到:时间可以流逝,大地可以荒老,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却历久弥新,永远值得党员领导干部珍惜和继承。包括春节在内的每一刻,我们都不能忘记自己的公仆身份,不能脱离群众,不能丢掉勤俭、廉洁的传家宝,从心所欲不逾矩,严于律己站排头,祛作风之弊、除行为之垢,就能永远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,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口碑心碑。

(原标题:廉洁过年是一面镜子)

(摘自《中国纪检监察报》,作者:贤文)

文章来自人民网


版权所有:bc365办公室 2004—2015 咨询电话:0911—2117306
办公地址:延安市bc365大院后院七楼
邮箱:2903454168@qq.com
技术支持:西安荣天